翻页   夜间
新世纪书城 > 王凯徐婷 > 第257章 规模的利弊
 
王凯无语地看着徐芳:“婶儿,这样太不公平了吧?又不是我去当镇长。这个规划应该由您亲自来提啊。”

徐芳理所当然地道:“你好像忘了当初是谁一个劲儿地鼓动我担任镇长的,怎么你现在的说法好像跟那时候不大一样啊。”

王凯尴尬地道:“好好,是我的错,婶儿你大人有大量。说正经的,对于一个镇子来说虽然数量上扩大了很多,但并没有引起质的改变。只要把我们现在推广的政策放到镇上,很现成嘛。”

徐芳犹豫了一下道:“你说的我也想过,只是这样对你和白合村的村民们来说公平吗?毕竟这些点子是你们想出来的,而且之前你在发展项目的时候,已经非常照顾其他村子的村民了。”

王凯笑了笑,徐芳能想到这里,的确让他非常欣慰。

“其实这只因为婶儿你的目光还是以白合村的角度出发,如果你能把眼界放得更宽,那说不定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哦?”

徐芳有些不服气地道:“是吗?那你就现场放宽一个给我看看,看是不是能说服得了我吧?”

王凯没有被徐芳难住,从容道:“你想想,如果把现在在白合村和老店口发展的项目推广到全镇上,那对于白合村来说是坏处吗?首先,它的集体广告效应更强。”

“之前白合村取得的成功最多只是在周围几个县市出名,但如果我们整个镇都在这几个项目上得到成功,那名气至少能响遍全省。你看苏凌市的景德镇,义乡市的久丰镇,一个靠着瓷器,一个靠着小商品批发。不都是某一项特别有名的项目而名声响遍全国吗?”

徐芳点头道:“的确如此。虽然那些都是个例,但也能说明更大规模的集体效应的威力。”

“再者,既然你已经是镇长,那有了这种规模优势之后,将来出外谈判筹码也更加有力。因为我的产量,客户群,名声都摆在那里。你手中的力量就大,通过这种力量,又可以从外面的合作方手里拿到更多更优惠的合同,这对我们不也是有利的吗?”

“最后,有了更大规模的产业,周边相关服务解决的就业,增加大家的收入也更高。您想,仅靠一个白合村能撑起多少运输,包装的行业和人员,如果是我们整个镇呢?”

徐芳完全被说服了,不过她可是王凯未来的岳母大人,嘴上当然不可能向王凯认输了。

王凯当然也不敢要求这个,也提醒她道:“当然了,之前我说得都是其中的好处。既然规模扩大了,那也有同样的压力。比如说需要的市场肯定也更大,发展客户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更高。这些都会给您这个新镇长提出挑战,但是只要克服了这些难关,迎接咱们的,就会是更加光明的大道。”

“得啦,只要把具体的利弊点出来就好了,还光明大道呢。我看你小子官样文章做得越来越漂亮,不去当官真是浪费人才了。”

王凯一听,连忙摆手道:“免了,您让我干别的什么都行,就是别让我当官。那种环境太闷,我可受不了。还是现在这样自在些。”

帮徐芳克服了心里的疙瘩,徐芳在镇上的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有白合村和老店口村两个例子摆在那里,镇领导层还有各村当然不会反对。

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村子开始了对他们的模仿,只不过不得其门,有些好像成功了些,有的则完全失败。

现在有了这位“原白合村村书记”的亲自指导,那大家还不鼓足了劲儿跟着干?

如果说,这项政策是得到了王凯的全力支持。那另一项只有王凯等少数人注意到的关于相关产业人才配套培育计划的文件,则是徐芳自己的心得了。

里面说的是围绕着现在主要发展的新农业产业的各种行业,包括运输,包装,统计甚至更进一步的农业合同谈判相关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广告人才等等。

连王凯本人看完之后都不由得大为感叹,自己的选择果然没有错。

里面的所有概念其实王凯都有提及,但是除了现在已经在做的运输等行业之外,他也仅仅是一提而已。

但却被徐芳根据过去已经有的经验,以及目前正面临到的新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里面的论述比起王凯“提”的那几次来要全面得多。

从这就能看得出来,徐芳的身体里就有种领导的天分。善于总结就是她最大的优点之一。

有这样一位好领导带队,王凯也能放心地离开白合村,再次赶往鱼鹏县。

老刘他们早已经在这儿开展工作了,他凭着自己几十年在农科领域工作的辈分和关系,先跟鱼鹏县当地的农科技术人员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对何家庄等几个村子伸出援助之手。

“还是老刘你想得全,我本来还想等把地划分规整完了之后再去找技术人员呢。对了,那几个部门的答复是什么?”

老刘苦笑着摆手道:“别夸啦,再夸我这张老脸都不知道往哪儿搁了。”

黄大夫在旁边解释道:“老刘本来的打算是不错,照着在老店口村发展的经验,把农民跟农科技术人员结合起来。没想到这边的情况跟老店口村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说起来也是鱼鹏县以前的条件太好,带坏了他们的思路。那些农科专家一个个全养成了保守的老脑筋,在他们看来,鱼鹏县的地就是为了种粮食的。搞所谓的‘新农业产业’那就是旁门左道,根本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配合,反而对老刘冷嘲热讽的。”

王凯气道:“他们有个屁的资格对老刘指手划脚!还把国家的发展都抬出来了。能让全国所有的农民过上好日子那就是天大的国家利益!他们要是真那么能,怎么早几年没带着鱼鹏县的农民走机械化种植的路子。把几大片优质土地集合成大农场形式,何至于这些年发展越来越滞后!”

老刘摆手道:“算了,我也懒得跟他们斗这个气。我相信时间最终会证明我们是正确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跟他们一样想法。有不少的年轻小伙子还是很乐意下来做点儿实事儿的。”

黄大夫也含笑道:“那是肯定。青年人的性子,本来就是勇于有为,在那种死气沉沉的地方呆着,他们自己也知道只会消磨自己的志气。倒不如来闯一闯,可能闯出自己的天地。”

王凯也略微欣慰了点儿。初期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药种植上,要是全靠着从外面往这边儿调专家,那成本可海了去了,自己都不见得能吃得消。

老店口那边就算离开了黄大夫也能进行正常的种植生产,这里有黄大夫坐镇,再加上年轻技术人员进行调配,应该能解决初期的绝大部分难题。

地的划分问题已经有了规划,剩下的最大难题就是对于人的划分。

不管是之前王凯对何家庄等村民的承诺还是现实考虑,都需要当地的农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参与。

但是王凯对他们完全陌生,各人擅长的方向还有意愿也不同。其中大部分自然不可能顺着他们自己的心意安排。

在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利润之前,这就需要王凯和各个村委好好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王凯也得端出项目负责人的威风,强行压服某些死缠滥打的村民。

至于那些真正抱着只乐意在家数钱的村民,王凯也把丑话说在了前头,将来地的收益上来了,他们再想跟着大家一起来分钱,那是绝不可能的,回报必将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

忠厚老实,心眼儿实在没有心要的“农民”永远只存在于教科书上,或者说,这些东西只说出了农民的一面。他们同样有着各种缺点,王凯也制定了完善的奖惩制度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缺点。

总得来说,在白合村的发展上,大家更像是“带头”“跟随”“合作”的关系。因为他们是“本地人”,村民们对王凯知根知底,对他们一家的人品非常信任,而且也亲眼看到他们的成功。

所以,只要王凯登高一呼,众村民就会跟着他干。

而鱼鹏县的情况完全不同,王凯以前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而现在他们虽然跟着王凯干,却并不知道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因此,王凯一方面组织他们中的部分人去白合村参观学习。同时也弄出了各种规章制度,形式上更类似于一家比较“杂”的大公司的性质。

两边的发展各有利弊,王凯自己也想知道,到底哪一种形式更有利于面对新农业产业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之后的竞争局面,甚至是国外新输入农产品的强大竞争。

王凯本来的计划是至少在初期由他亲自坐镇,帮着大家完成转变,但是一个电话却让他只能放弃最初的打算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